
“双一流”评选结果即将出炉,这4所高校很惹眼
2021年的双一流大学的相关评选已经来到了最后的阶段,对于最终的结果,很多高校和考生都非常关注。
因为每一次的双一流评价,都会有很多“热门”高校出现,也有一些“落寞”的高校退出名单中。
在今年的评选中,最让人唏嘘的是,原来的两所"老牌学校",因为优势学科逐渐没落,导致面对的评选难度加大,可能没有机会进入“双一流”了。
“双一流”评选结果将揭晓,4所院校受瞩目,这2所可能要掉队
在双一流高校评选中,原本有4所高校处于同一水平,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,其中有2所学校表现很好,也有2所学校因为缺乏重点专业优势,排名有些“拉胯”。
这四名高校分别是中北大学、燕山大学、湘潭大学和山西大学。
我们要说的第一所高校是湘潭大学。这所高校位于湖南省,现拥有计算数学、力学以及基础力学三个重点专业。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。
湘潭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。在建立的初期,非常受到考生的欢迎,但是因为近些年发展比较缓慢,新增的学科数量少,对于考生的吸引能力有所下降。
第二所高校是山西大学。该校的光学和哲学两大学科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,近年来备受关注,发展前景良好,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。
但是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了困境,山西大学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比较明显,不是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。
因此,这次能否顺利进入“双一流”,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事实上,该校能否成为双一流大学,不仅取决于重点学科的数量,还取决于学科建设的质量。
而且,根据我国评选的规则来看,能否成为“双一流”大学,还需要考虑地域性倾向的问题,地区经济发达,高校众多,即便是没有“双一流”称号,也不会影响招生。
相反,如果经济发展差,即便是211高校,也不一定能够吸引非常多的优秀生源,比如兰州大学。
因此,在某种程度上,我国近几年的“双一流”大学都被安排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,这无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手段之一。
双一流高校有啥好,为何各大院校要挣个“头破血流”?
众所周知,“双一流”评价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高校评价方式,其目的是取代原有的“985和211”高校评价方法。
因此,对于各大高校来说,赢得“双一流”称号,和赢得“985和211”是一样的,都能够非常迅速的扩大高校的知名度,推动高校发展建设。此外,还有几点原因也非常重要:
首先,能够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。“双一流”大学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强有力的,如果一所普通高校能够获得这个称号,说明其建校能力和学科建设能力都非常出众,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。
这就意味着将给学校带来很多优质的学生和教师,进而形成良性循环,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发展。
同时,“双一流”还以其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实力而闻名,在社会上也享有很高的评价。如果被评选上,学校将得到地区政府更多的财政扶持,这对于高校发展、建设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。
其次,培养更加出色的学生。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比较容易,即便是挂科也有补考,只要拿到学位证就可以了,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玩游戏。
但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,善于自我管理,毕竟能够进入“双一流”的学生,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。
如果学校争得了这个称号,会吸引更多优秀的考生,形成更加注重学术研究、教学建设的良好学风,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
第三,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好。相较于一些普通大学,“双一流”高校的毕业生在面临国考、编制考试等公职时,选择更多一些。
因为,很多地方的编制考试对于学生的学历有一些要求,尤其是重要的岗位,因此,相比之下,“双一流”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好。
第四,保研率更高。不同的大学保研率差距也很大。985大学一般是15%,211大学10%左右,省重点高校一般在5%。
而普通大学的保研率只有不到1%。一些二本院校甚至根本没有保研的配额,自然不受学生们的认可。